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牧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通信落后,农牧民精神生活十分匮乏。年,第一支乌兰牧骑就诞生于内蒙古自治区,来自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是一支仅有9人、两辆勒勒车、四件乐器的小队伍。

01.“红色的嫩芽”

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队员多来自于草原农牧民。

节目大多都是自编自演,以反映农牧民生活为主,小型且丰富多样。队员们更是个儿个儿多才多艺:不仅报幕员能歌善舞,就连歌者也能拉起马头琴长乐,放下马头琴还能顶碗热烈起舞。

02.肃北县乌兰牧骑

肃北县乌兰牧骑成立于年,自成立以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方向,每年下乡演出,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受到了广大牧农民群众的好评。

年以来是乌兰牧骑发展最快、取得丰硕成果最多的一个时期。仅在年获得国家级金奖2项,银奖2项,省级奖项13项。年酒泉市新创剧目暨少数民族汇演荣获17项奖,年,在建国60周年酒泉市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共获得奖项18项。

一部分青年演员脱颖而出成为西北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文艺人才。

03.优秀文艺人才及作品

道玛曹,出生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盐池湾乡,是肃北县乌兰牧骑优秀文艺工作者、酒泉市政协委员、肃北县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代表、舞蹈家、歌唱家、雪山蒙古长调传承者。

年道玛曹获得中央电视台“争奇斗艳”歌手争霸赛蒙古族原生态优秀歌手奖。

年参加第四届中国蒙古舞大赛暨内蒙古电视舞蹈大赛,获得一金一铜作品奖,个人表演金奖15项,表演铜奖20项,同时获得优秀组织奖。

她的歌声如同肃北为数不多的湖泊中的“德若淖尔(是肃北为数不多的湖泊、位于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山群岭和天池中,德若淖尔象一面明镜清澈、灿烂。)”一样,像明镜清澈、灿烂。

同时,还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们在默默地付出,并为乌兰牧骑取得荣誉。

在第四届中国蒙古舞大赛暨第四届内蒙古电视舞蹈大赛上,由肃北乌兰牧骑选送的群舞《杨西格》《秀木尔》,这两个节目在部入围作品中脱颖而出。

《杨西格》荣获编导金奖、表演金奖

《秀木尔》荣获编导铜奖、表演铜奖,并入围国际蒙古舞大赛。

在舞蹈《杨西格》中,坚稳的步伐重重地向舞台中央迈进,整齐的编排,从悠缓小心的气氛,再到剧目高潮激进地奔跑,身穿重达10斤的牦牛服,跳起磅礴大气的舞蹈,无不表现西北汉子的豪情壮志、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秀木尔”是在一种圆形木制的彩碗底层撒上奶酪,再将糌粑倒进去压实堆成高耸的锥形,四面和顶端分别插上一个长条形的奶皮子做成的。

在舞蹈《秀木尔》中,穿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少女们,手端着秀木尔,旋转着裙摆,相互交错摇起曼妙的身姿,舞蹈也表现出雪山蒙古族人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以及热烈欢腾的民俗氛围。

04.荣誉

40多年来,肃北乌兰牧骑始终紧跟时代节拍,以弘扬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经过不懈的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现如今乌兰牧骑已成为一支设备齐全,演员素质较高的新时代专业文艺团队。

在演出节目上坚持自编自创,先后以雪山蒙古族旅游文化、草原民族民俗文化为题材创作了近个反映民族地区建设成就、讴歌草原美好生活的舞蹈和声器乐作品。

在省市调演和全国性比赛中,获得25次国家级奖项,次省部级奖项,次市级奖项,两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酒泉市“飞天”文化奖。

年成功策划并举办了肃北县那达慕民族风情旅游节暨孟赫嘎拉艺术节、年中国西部那达慕开幕式演唱会、肃北乌兰牧骑建团40周年文艺晚会。并录制了3盘原创歌曲专辑。

年肃北乌兰牧骑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其大型民族舞剧《雪山蒙古人》经过三年的创作、编排,已搬上舞台。先后在兰州、酒泉等地展演,多次为群众免费演出,走进千家万户。

使乌兰牧骑这个品牌得以升华和发扬光大。

05.《雪山草原蒙古人》专场

3月15日,《雪山草原蒙古人》专场文艺演出由我省唯一的乌兰牧骑——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乌兰牧骑创排,节目以蒙古族长调、马头琴、呼麦、舞蹈、歌曲等民族文化艺术为主。

首先,随着舞蹈《筷子舞》欢快的音乐演出拉开了序幕,随后原生态民歌《百川鸟》、大提琴独奏《马兰花》、舞蹈《杨西格》《顶碗舞》《萨吾尔登》、歌曲《乌兰牧骑》《草原那达慕欢迎您》、呼麦《成吉思汗赞》、马头琴齐奏《风中的苏力德》等节目依次登场,极具非遗特色的多种演绎方式令人眼前一亮。

充分展现出蒙古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乌兰牧骑创作智慧与诠释艺术作品的用心。

06.心的温度

将好的作品带到农牧民身边是乌兰牧骑的使命,把作品用心诠释,是乌兰牧骑与农牧民心灵沟通的桥梁。好似一曲蒙古族高亢的长调随着马头琴的悠扬,在这60多年悠悠岁月中,伴着勒勒车、骑着几匹马、摇起铃铛,传承回荡在蒙古族的茫茫草原上。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勒勒车换成了大巴,下乡条件在变,演出场景在变,牧民生产生活也在变;没变的依旧是坚持为牧民服务的决心,和发散在草原上,如篝火般熊熊燃烧的心灵温度。

监制:王林

总编辑:邵觉晓

责任编辑:李彬

图:综合整理

文:孙婕、王文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