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咖加用户:内燃茶馆
年的春节前夕,第一场雪落在了塞北大地上,一辆冈比亚红色的桑塔纳穿行在内蒙古的茫茫雪原,把时光拉回了桑塔纳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那个年代。每次换挡的机械质感和1.8升八气门EA引擎运转的声音,都是时代在召唤。
在桑塔纳最活跃的时候,祖国的高速路网不像今天一样完善,去哪儿经常需要在国道上奔袭。时代在变,如今驾驶桑塔纳长途跋涉以及走国道长途旅行这两件事,都鲜有人去做了。旅行在于体验,为了感受那个时代的脉络,我在大同购买了桑塔纳小汽车后一路向北,奔袭到中蒙边境后再往东南方向折去,经张家口、北京返回山东,与桑塔纳完成了一次两千多公里的国道之旅。
驾驶桑塔纳的旅行令人怀念,于是写点流水账以做纪念。本次旅行的大部分区域,在近代史上都属于察哈尔省,姑且也能把这次旅程称之为”与桑塔纳小汽车的察哈尔省自驾之旅“。
当A型飞机穿过郑州后,不久就能看到黄河在大地上东流。略向西北折去几分钟后,中原大地的无垠平原告一段落,焦作境内的南太行山在视野里拔地而起。从城市到黄河,再看着眼前刚劲的太行出现,一切都在十几分钟内,地理意义上的界线和地貌变幻令人着迷。随后的地貌以丘陵和沟壑的形式呈现,表里山河,进入山西了。
因为大同没有直飞,所以落地太原后坐车转去大同。山西来过多次了,隆冬时节倒是第一次。沿着二广高速一路北上,路边的色彩寥寥无几。河流被冰封存,田间烧荒的火苗涌动,工厂烟囱冒着烟,远处是太行向西延伸的余脉。或许是山西电影看多了,感觉冬天的山西多了几分电影感,也可能是刚从广州飞来北方的这种迅猛的景象变幻所致。
这次来山西的主要目的是购买桑塔纳,于是就促成了一次旅行。关于为什么要买桑塔纳,这个问题其实没什么谈论的价值。或是有人会以工业垃圾来称呼这款车,但在我眼里,普通型桑塔纳小汽车是值得珍藏的。我相信每个北方人的记忆中都有那么一台桑塔纳,或许是家里的,或许是二叔三舅的,或许是出租车教练车。太阳晒过之后车内的那股塑料味道都是独特的,瞬间就能唤起隔着时光的回忆。
桑塔纳在中国生产了三十年,对我国现代汽车工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真正做到了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记得零几年时满街都是桑塔纳,那会儿坐这车觉得破破的,还挺嫌弃。一晃二十年过去,桑塔纳淡出了我们的视线,稍大点的城市很少能见到这车,大部分也是比较残破的状态,被悉心养护的桑塔纳很少。
设计年代在那摆着,去讨论这种车的性能几何是毫无意义的,这是一台带你回到过去的时光机器。因为那位山西导演的缘故,冈比亚红的桑塔纳更得我意,买这辆车也算是支持电影周边了。考虑到细节差异和生产工艺的区别,05年及之前的桑塔纳更适合把玩。后期车型改为电子油门,字标位置也重新排列,与记忆中的桑塔纳不太一致。
机缘巧合,在大同找到了这样一台年生产的冈比亚红桑塔纳轿车,低配,中控锁、电动车窗、ABS、安全气囊、后排安全带和转向助力这些配置均未配备,并且大面积原漆,车况相当不错,晋北地区干旱的气候也让它的身躯没什么锈迹,符合我的要求。
于是,我就来到了大同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北方古城,来迎接这台承载着厚重历史的上海轿车。
上次来大同是年。那会儿坐着绿皮车到这儿,整个大同还在大兴土木,尘土飞扬,但已经有了今天古城的雏形。与现在不同的是,年城墙内的大同老城区还没拆光,仍有很多百姓居住在此,有五块一碗的削面馆子,可以在老城寻觅这座晋北古城的气质。彼时的大同老城残破不堪,有很多巷子甚至是非铺装路面,不少民国风格的老宅子东倒西歪,但百姓的生活气息极具活力。
八年过去,年的大同古城焕然一新。一圈儿城墙完整起来了,城内新修了很多古建筑,勾画着曾经的那个大同,但老巷子不见了踪影。这座城市的历史色彩太丰富,古建数不胜数,遗憾的是城内的古建有相当一部分没能幸运地屹立到这个世纪,像具有代表性的四牌楼、代王府都是新修的。不可否认前任地方领导对大同规划的高瞻远瞩,从能源向旅游的转型很成功。如今的古城流光溢彩,只少了点曾经的市井气。
在大同逗留了两天,先去修理厂给桑塔纳做了基础整备,为接下来的两千多公里做准备。18年车龄的老车,到手就在寒冬的塞北旷野挑战长途,还是要做好检查和整备工作。好在桑塔纳结构简单,维修方便,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被轻易发现,做好检查工作基本没什么问题。
经过检查,发现这台车要维护的地方挺少,都是一些正常保养项目。更换了机油(美孚速霸)、防冻液(福斯)、正时皮带套件(盖茨)、附件皮带两根(副厂),其他项目诸如刹车系统、水路、火花塞和底盘系统经过检查都没什么问题,轮胎也是成色不错的四条韩泰,于是就整备完毕了,连工带料花费六百元。空调坏了,但是冬天也用不到,夏天再说就是了。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桑塔纳的保有量日渐稀少,当年配件随处可买的盛况也不复存在。像这台普桑,两个散热风扇只有一个靠电机驱动,然后再靠皮带传动另一个风扇(06年改款的电子油门车型就没有这个设计了),这根皮带修理厂老板问了几家配件商才找到一根陈年库存货。
完成了整备和提档,旅程正式开始。推平重建的古城对我没什么深入探访的吸引力,古城内几处值得逛的地方几年前也已造访过,于是就出城去浑源县的悬空寺逛了逛,来回一百多公里也算给桑塔纳做个小测试。年那次从恒山下来,坐夏利出租车回浑源县城,路过悬空寺,因为赶火车就没进去登临造访,在路边看了一眼,这次专门去悬空寺补上了遗憾。
驾驶桑塔纳一路南下,地势缓缓升高,随后就进了山。第一次开这辆车出城的几十公里,与它沟通的感觉是复杂的。因为深知设计年代和生产工艺的缘故,虽然车况良好,但仍会担心这样一台老车会闹脾气。另一方面,这辆车的驾驶体验有些出乎意料。虽然年代古老,但人机工学体验良好,驾驶方面也极好上手。不像笔者之前那台电子油门老捷达,坐着令人不舒服,油门逻辑也需要人去适应车。桑塔纳在山路上可以令人怡然自得地享受着落后型汽车带来的欢乐。
鲜卑人的北魏王朝定都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大同。或许是游牧民族对宗教的向往,也或许是动荡时代百姓的精神追求,佛教在这一时期自上而下地得到了空前发展,悬空寺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之一。这座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榫卯结构建筑实在是精妙,悬在恒山脚下的峭壁上,少有寺庙能在建筑层面让人感受到如此的艺术气息。
大同往返浑源,对桑塔纳的首次可靠性测试圆满通过。翌日从大同出发,在往内蒙古方向的路上先参观了云冈石窟。和悬空寺一样,云冈石窟同样是北魏王朝佛教盛行的产物,在官方的支持下修建。云冈石窟昔日的艺术造诣相当高,但今日的旅游发展似乎落在了敦煌和洛阳之后。对博物馆爱好者来说,云冈的观赏体验极佳。不像普通游客只能参观8个洞窟的莫高窟一样,云冈全部洞窟都可以随意参观,可以在洞内慢慢欣赏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匠人笔触。笔者文采不佳,很难用文字去形容仰望几个大窟造像之后的震撼,只能说不虚此行。
告别云冈,走新荣方向,向晋蒙边界驶去。煤炭是晋北一带早年的支柱产业,公路的两侧除了黄土和丘陵的景致,还能看到不少煤炭工业繁荣过后的遗迹。残破的路牌指向某矿区,路边时不时能见到倒闭的货车修理铺和餐馆。车轮在陈旧开裂的沥青上驶过,方向盘上能感受到公路被岁月洗礼之后的样子。
驾驶桑塔纳行驶在晋北的公路上,我也愈发对这台车的驾驶体验感到满意。得益于老式8气门优秀的低扭表现和“小五速”变速箱的齿比,这车的动力并不算差。配合拉线油门令人满意的响应,中低速表现非常畅快,降挡补油也更加悠然。有时面临超车加速时的动力匮乏,由于这是一辆美丽的桑塔纳,漫长的等待都变得富有意义了起来。
经新荣往丰镇方向的省道如今车并不多。过了新荣不远,就能在路边看到散落的明长城烽火台。冬日北方的下午,清澈温暖的阳光在夯土上闪耀着,想到多少年前,过了这边就算出塞了,去往比北方更北的地方。
晚上,经察哈尔右翼前旗到达当日的目的地,乌兰察布首府集宁。年我曾来过,那次是夏天,绿皮车在黄昏斜阳时分内蒙古境内,高原上的太阳格外刺眼,从车窗外射满整节车厢。餐车上还有颠勺炒菜的师傅,隔壁桌儿上坐着几个喝白酒的大叔。窗外的景致随着列车的行进慢慢变绿,内蒙古的地貌伴随着黄昏逐渐呈现。这次造访的交通工具有所不同,但又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呼应。
在集宁当地朋友的带领下吃了羊肉烧麦,而后去了郊外的冰湖上感受了内蒙古冬日的寒风。捷达在前面带路,桑塔纳吃着尘土跟在后面,画面美极了。把车开到湖上之后,远处有人再放开天雷,炮音打破宁静,喧嚣和冰湖上的一抹红,恰到好处。
从集宁再度启程,穿行在内蒙古旷野上的国道,沿着这条路一路向北,就是坐落于中蒙边境的二连浩特。虽然今日高速已经通车,但驾驶桑塔纳当然要选择国道。这台车仿佛有种魔力,能让人慢下来感受路上的美好。
在察右后旗绕进火山群看了看,这里由于靠近京畿,夏天是热门旅游地,但寒冷的冬日就变成了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把桑塔纳停在道路起伏的高处,放眼望去皆是荒芜。
继续北上,昔日繁荣的国道如今已经萧条。车窗两侧在另一个季节应该是茫茫草原,越往北,色彩会越饱和,冬日就会愈发荒芜。桑塔纳一路向前,去比华北更北的地方编织浪漫。从集宁到二连浩特的三百多公里国道值得跑一趟。内蒙古高原的风貌尽收眼底,每隔几十公里也不缺可以补给的苏木。
路上除了原野和牧民居住的地方,还能见到藏传佛教的寺庙,完满贝乐寺。
抵达二连浩特后,还未下车,高纬度的寒冷已经能隔着玻璃感受到了。二连浩特是典型的边贸城市,与蒙古的扎门乌德接壤,经济支柱是边境贸易和矿产资源。1月,关口因为某些原因尚未开放,整个城市还笼罩在三年以来的大萧条之中,到处都是民不聊生的景象。商贸城里有不少做汽配、农机声音的铺面,从主营内容不难看出基本都是面向蒙古国人民的,比如你能在二连浩特找到专营丰田普锐斯配件的商家。
在二连逗留的那天,吃了蒙餐,在城里逛了逛,又去城外看了骆驼,四处的气氛很是萧条,到处都是一副人烟稀少的样子。傍晚,开车去边境线附近放了烟花,很冷,但是很美,不知道边境线那边的牧民能不能看到。
将要告别边境的那天,拉开酒店房间的窗帘,边陲小城被白雪覆盖了,桑塔纳上也盖满了雪花。走到室外,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令人神清气爽。本以为这把冷启动要费点劲,没想到桑塔纳竟然一把着,德国车的启动马达就是劲儿大。
这天的计划是赶到与河北接壤的化德县,近公里路。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想到没有ABS的桑塔纳,心里还是有点打怵。跑了几家修车铺,想买防滑链,以免路上雪变大被困,可竟然没有买到。没办法,只能就这样启程,也算是沉浸式体验90年代冒雪赶路的一天。
南下至苏尼特右旗,奔东南方向折向省道赛都线,赛罕塔拉(苏尼特右旗驻地)到商都,这条路的风景和驾驶体验是本次旅行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大雪、冬日草原和桑塔纳,三者缺一不可。
窄且笔直的公路延绵向远方,两侧无际的草原被白色覆盖,牛马为了取暖都站成了一条直线,牧民的房子孤独在白色草原中间,前所未有的体验。路边还见到了一个废弃的村子,叫布图木吉,蒙语是“成就”的意思,今天看起来已经无人居住,雪天让这里的氛围更加孤单,放眼望去只有桑塔纳和我们二人在移动。
那天与桑塔纳的驾驶是幸福的。外面天寒地冻,桑塔纳靠谱的暖气令人倍感舒适。在没什么游客的季节来到没什么游客的地方,翻过了一个山坡,远处还是一望无际的茫茫雪原,以此往复。在不求赶路效率的时刻,与桑塔纳慢下来感受草原腹地的大雪和驾驶之美,这种天气下的漫射光让历久弥新的红色车漆更加耀眼。
傍晚,抵达化德,这是此行在内蒙古境内的最后一站,蒙汉文化交融的地方。恰巧大学同学也带着女朋友出来自驾,一看相距不远,两车四人就约在化德这个陌生小城相聚了。县城郊外,夜幕之前,一辆全新的森林人开上了山坡,一辆挺新的桑塔纳虽然没有四驱,但滑着也上去了。两台车都没挂蓝牌,竟然会在这个陌生小城同框。天黑后,又放了些路上买的廉价烟花,绽放的时候照亮了大地的白色和我们,四外看不到人烟和灯火,属于冬日内蒙古的浪漫。
在蒙餐馆子大快朵颐之后,又去了附近的酒馆坐了坐。彼此能在这样一个小城相聚,实在是神奇。酣畅之后走路返回酒店,深夜的县城路上路人稀疏,白天的雪落在路上,被来往车辆压瓷实了,北方气息浓郁的商店灯光和小区供暖的锅炉汽是此刻唯一的温暖。
早上吃了羊肉包子喝了奶茶,别了斯巴鲁,从化德出发。年味儿渐浓,路边有很多百姓摆摊卖各种各样的年货,与晚上的气息大有不同。出城之后,向内蒙古高原的边缘地带驶去。还没出自治区,地貌就发生了变化,平缓的内蒙古高原逐渐消失,农田和树木开始多了起来,是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分界线。
过了张北,大概就是燕山山脉的西缘,出县城往南不远就开始上山。翻过山,随着海拔走低,道路逐渐平缓,国道两侧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平房。从膳房堡乡开始,以南近十公里,国道两侧分散着很多这样的路边饭店,至少有个大几十家。看上去这些饭店大都歇业多年,挂着出租出售的字样,路上还能见到荒废的加油站和老式招牌的中石化。这段国道与高速公路并行,高速通车似乎只有几年时间。但如今国道上车并不算少,临近年关还是能见到不少货车。所以很好奇,为什么这儿能有这么多路边饭店,看样子二十年前应该是很红火的一条街。
想象二十多年前的司机们跑着国道一路往北,路过这儿打个尖,翻过那座山后就进入了广袤且人烟稀少的内蒙古高原,还有那么点“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味。这里生意兴隆的时候,应该也是桑塔纳小汽车遍布我国大江南北的年代。开着桑塔纳,在这些被遗忘的“国道经济遗址”前想象一下曾经这里发生的故事,挺有趣。
而后的行程渐进尾声,赶路为主。
过了宣化,天色黑了,就上了高速直奔北京,领了进京证,把这台桑塔纳小汽车开到了北京城。在北京驾驶桑塔纳的感觉又有所不同,回头率实在是太高了。在满街新式轿车的首都,一辆来自旧时代的红色桑塔纳光彩耀人,令过往行人无不注目。随后继续进发,到山东结束行程。
这段与桑塔纳相伴两千多公里的旅程让人倍感沉浸,全程只花了一百多元高速费,基本是走国道。开久了,会有种莫名的代入感,仿佛置身千禧。
年,驾驶一辆适合国道的落后型汽车进行国道旅行,十分美好,十分值得。
感谢您用智慧的眼光选择上海大众汽车,上海大众汽车祝您一路顺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