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北疆,在.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55个民族。

各民族在内蒙古这个大家庭中,在长期共存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形成了光辉灿烂又独特的文化。内蒙古的地名,不仅反映了民族语言、文化、风俗、宗教等等,更反映了民族融合的历史。

前几年,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宇宙地镇很黑村在网上很是火了一段时间;今年,“北京大妈”公交车事件又让锡林郭勒盟镶黄旗“躺枪”。作为一个爱好文史的内蒙古人,说实话,内蒙古很多地名,包括自己家乡的地名,也有不少弄不清楚。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酝酿准备,今天,这篇小文出来了,希望对大家有用。

由于编辑者学历不高,水平有限,其中谬误在所难免,望读者朋友给予批评指正。

一、阿拉善盟。阿拉善盟,是内蒙古面积最大的盟市,位于内蒙古最西端,下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盟行政公署驻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阿拉善”为蒙古语,汉语意为“五彩斑斓之地”;另一说“阿拉善”突厥语意为“骏马”;还有一说是从汉语“贺兰山”转音而来。巴彦浩特,蒙古语,汉语意为“富饶的城镇”,原名“定远营”。

1、额济纳旗。由成立于清乾隆十八年(年)的额济纳土尔扈特旗而来,民国年间汉族人称为“二里子河”。“额济纳”为党项族(西夏)语“亦集乃”的转音,汉语意为“黑水”。额济纳旗旗政府所在地为达来呼布镇,“达来呼布”为蒙古语,汉语意为“大海一般的水泊”。据传,清光绪三十二年(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土布敦扎木苏从蒙古返回西藏时,途经额济纳旗,骑乘和运输物资的大量马匹、骆驼在达西敖包附近的一个呼布(水泊)饮水,水泊的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而得名。

二、包头市。包头为蒙古语“包克图”的转音,汉语意为“有鹿的地方”;一说由位于东河区的“博托河”(博托河即东河;“博托”为蒙古语,汉语意为“曲折”)转音为“包头河”得名。

1、东河区。因流经的东河(“博托河”)得名。

2、青山区。年,随着国家“一五”计划的实施和包头钢铁机械工业基地建设的推进,在明清时期“走西口”移民形成的公忽洞等村落及附近建立青山区,因北倚大青山而得名。著名的内蒙古一机集团、北重集团位于区内。

3、昆都仑区。因流经区内的昆都仑河(古代称“石门水”)得名,昆都仑为蒙古语,汉语意为“横亘”。

4、九原区。因公元前年赵武灵王在境内设置云中郡九原县、公元前年秦始皇在境内设置九原郡得名。

5、石拐区。“石拐”为蒙古语“喜桂图”的汉语转音,意为“有密林的地方”;另一说为石拐的传统叫法“石拐子”的地貌特征,即从后坝福永居——当铺窑子一线西沟来的山水,在与正沟交汇处有一山石,呈尖锥状,迫使山水与正沟河水汇合拐了一个弯向南流去,故而得名。

6、固阳县。由古稒阳得名。战国魏惠王十九年(公元前年)建固阳城,秦为九原郡地,西汉设稒阳县,为并州五原郡管辖,东汉废置。民国八年(公元年),划茂明安旗南部、东公旗东部设立固阳设治局,直属绥远特别区。民国十五年1月,固阳设治局升为固阳县。驻地金山镇,因镇辖区北有一座阿塔山,“阿塔”为蒙古语“阿尔泰”(阿勒泰)的汉语转音,意为“金山”。

7、土默特右旗。由元末明初迁来的蒙古土默特部得名。“土默”意为“万”,“特”为“万”的复数。

驻地萨拉齐镇,“萨拉齐”的汉语意思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沙尔沁”的不同汉语转音,意为“挤奶的人”;也有的认为是“放牌夫”、“搬船汉”的意思;还有说法是来自于古波斯或古叙利亚语,意为“高贵的女子”,元代至明中期阴山南北生活居住的主要居民是信仰景教的汪古部,景教的主要经典都是古波斯或古叙利亚文;窃以为,此说果真的话,这“高贵的女子”应该是满都海彻辰夫人。

8、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清顺治十年(年)二月,游牧于今蒙古国境内的喀尔克右翼部千余户,在首领本塔尔的率领下,南归清朝。当年三月,顺治帝敕封本塔尔为扎萨克和硕达尔罕亲王,驻牧于大青山后塔尔浑河及艾不盖河流域,称喀尔喀右翼旗。康熙四十七年(年),爵位传至本塔尔的孙子詹达固密时,由亲王降为扎萨克多罗达尔罕贝勒,自此,喀尔喀右翼旗改称达尔罕贝勒旗。“达尔罕”为蒙古语,汉语意为“神圣”。

明崇祯六年(后金天聪七年,年)成吉思汗弟弟哈布图哈萨尔后裔车根率所部归降皇太极,此后从故乡呼伦贝尔草原一路向西,与后金联军征伐察哈尔部林丹汗。康熙三年(年),清朝封车根长子僧格为扎萨克一等台吉,赐驻牧于艾不盖河上游一带,为茂明安旗。“茂”为蒙古语,意为“不好”;“明安”意为“千户”。该部落自己称“茂明安”,自己给自己加否定,当前学界并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年10月,达尔罕旗与茂明安旗合并,建立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驻地百灵庙镇,“百灵庙”,因当地蒙古族民众称该镇内的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广福寺”为“贝勒因庙”,意思为(达尔罕贝勒旗“王爷”的庙),“百灵庙”是“贝勒因庙”的汉语转音。

9、白云鄂博矿区。“白云”为蒙古语“白音”(“巴音”、“巴彦”)的汉语转音;“鄂博”,为蒙古语“敖包”的另一种汉语音译;白云鄂博蒙古语又名“白云博格都”,汉语意为“富饶的神山”。

三、巴彦淖尔市。“巴彦淖尔”,意为“富饶的湖泊”,因境内有乌梁素海等众多的湖泊得名。驻地临河区。

1、临河区。因南临黄河得名。

2、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为蒙古部落名,意为“能工巧匠”。

驻地乌拉山镇,因地处乌拉山脚下得名。“乌拉”为蒙古语,意为山。

3、乌拉特中旗。

驻地海流图镇。“海流图”为蒙古语,意为“有水獭”,因该地河中有水獭得名。

4、乌拉特后旗。

驻地巴音宝力格镇。“巴音宝力格”,意为丰富的泉水。

5、杭锦后旗。关于“杭锦”一词的来源,有两种不同解释。一说“杭锦”为蒙古语,即“杭盖”,意为“水草丰美之地”;另一说“杭锦”系由突厥语“康里”(正音“杭里”)演化而来,意为“车子”。原是突厥内部一个势力集团的名称,后为部落名。成吉思汗西征时,其部落中的部分人员归附蒙古,后渐被同化,形成杭锦部落。

驻地陕坝镇。陕坝的地名由来有不少说法。一种是据传说,约在同治年间,当地住着一位通医道能说会唱的喇嘛,藏名叫“善巴”,颇有名气,当地人时间长了,就说“去善巴(善巴住的那个地方)”,逐渐成了地名,后改称“陕坝”。

另一说为在清末民初的走西口大潮中,有大量陕西商、民迁居此地,人称“老陕”,并把当地根据地形称为“坝”,合称“陕坝”,意思是陕西移民居住的地方。

6、五原县。五原是十分古老的地名,据说来源于大禹治水之时。相传多年前到处洪水泛滥,大禹采取疏导的办法,治水成功。水势减退后,在高埠处首先露出了一些丘状“高原”,其中有五个较大的,人们在这些“原”上开种田造物,繁衍生息,以后就把这五处高地称为“五原”。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收复了匈奴占领的包括今河套平原一带的“河南地”,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设九原郡,郡治五原。汉武帝时,大举反击匈奴,再次收复河南地,分九原郡为五原郡和朔方郡。光绪二十九年(年),设五原厅。民国元年(年),改五原厅为五原县。

驻地隆兴昌镇。清同治四年(年),左宗棠部退役运粮官郭向荣在五原开设商号,名为隆兴昌,此后,逐渐成为地名。

7、磴口县。意为“台阶状地形的渡口”。黄河流经磴口处为南北向,磴口在黄河西岸,由于此处河槽基底坚硬,河水不易冲淘,而上层覆盖着松散的沙壤土,易冲淘,久而久之在河岸形成了台阶状的地形。磴口又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渡口,乾隆年间,磴口就是吉兰泰湖盐外运的码头,并设有衙署。

驻地巴彦高勒镇。“巴彦高勒”为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河流。

四、赤峰市。赤峰市原为昭乌达盟,“昭乌达”为蒙古语,意为“百柳”,年10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昭乌达盟,设立地级赤峰市。赤峰是蒙古语“乌兰哈达”的汉语意译,意为“红色石头的山峰”,因城区东北有一座赭红色的山峰而得名。

1、红山区。年10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昭乌达盟,设立地级赤峰市,原赤峰市改为红山区。因区东北有一座赭红色的山峰而得名。

2、松山区。因辽开泰年间置松山县、松山州(县、州治所在今松山区城子乡城子村)得名。

3、元宝山区。因矿山得名。二十世纪初有人在山上开矿,利润丰厚,因而称为元宝山。

4、宁城县。元代县域为大宁路大宁县,明代设大宁卫,年建立宁城县。驻地天义镇,因民国时期的商号“天义号”得名。

5、林西县。清光绪三十三年(年),热河都统廷杰奏请朝廷,拟在“巴林草原之西”新建一县,名为“巴西”县。次年,朝廷准奏,改名为“林西县”。驻地林西镇。

6、敖汉旗。“敖汉”为蒙古语,汉语意为、“长子”、“老大”。成吉思汗第十九世孙岱青杜棱为其父贝玛土谢图的长子,所以称所部为“鄂罕”(敖汉)。其子卓诺木杜棱和塞臣卓哩克图,最初从属察哈尔部,后金天聪元年()为躲避林丹汗的暴虐统治,率众投清。清崇德元年(),封塞臣卓哩克图子班弟为扎萨克多罗郡王,编为敖汉旗。

驻地新惠镇,伪满康德四年(年),敖汉从建平县析出建县,县名取辽代新州(武安州)、惠州(治所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建平镇八家村)两州首字取名新惠县,县治所菜园子也随县名改为新惠。

7、克什克腾旗。“克什克腾”为蒙古语,汉语意为“亲兵”、卫队。克什克腾部祖先为成吉思汗十六世孙鄂齐尔博罗特,达延汗巴图孟克第六子。鄂齐尔博罗特的孙子沙喇勒达(墨尔根诺颜)称所部克什克腾。克什克腾名称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为来自于《蒙古秘史》记载的“怯薛”制度。怯薛,汉语意为亲军、护卫军。年,成吉思汗即位前二年春,成吉思汗亲征乃蛮部时,选拔军官及自由民子弟之优者人,称为“怯薛”(怯薛台,有的版本直接译为克什克腾),为自己的护卫军。这支护卫军在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北奔应昌时带至克旗。元灭后,散失于此。

另一种说法来自于《蒙古游牧记》的记载:“克什克腾,华言(汉语称)半个山也。多伦诺尔东北克什克腾境内木石峡,皆产木之山,山甚险峻,远望如坡,故名。”

8、翁牛特旗。“翁牛特”为蒙古语,汉意为“诸王的部众”;另一说为“神圣的山”。《蒙古游牧记》记载:“元太祖同母第三弟诺楚因(合赤温),其后裔蒙克察罕诺颜有二子,长子巴彦岱青洪果尔诺颜,号所部曰翁牛特”。

驻地乌丹镇。乌丹,一说意为“紫城”,另一说为“乌桓”的转音。窃以为,这两种说法,都难以让人信服。

9、喀喇沁旗。“喀喇沁”为蒙古部落名,汉语意为“守卫者”。

驻地锦山镇,原名公爷府,年以“锦绣山河”之意改名

为锦山人民公社。

10、阿鲁科尔沁旗。“阿鲁科尔沁”为蒙古语,汉意为“山北的弓箭手”,因该部为哈布图哈萨尔后裔之科尔沁一部,曾驻牧于杭爱山北,因此得名。

驻地天山镇。年取镇南“腾格日乌拉”(汉语意为“天山”)命名。

11、巴林左旗。“巴林”为蒙古语,汉意为“军寨”。

驻地林东镇,地名来源于清末民初的“出荒放垦”,年设林东垦务局,年析巴林左旗地置林东设治局,年升为林东县。因位于巴林左旗东部得名。

12、巴林右旗。

驻地大板镇。清顺治五年(年),顺治帝之妹固伦淑慧公主下嫁巴林王色布腾。公主带来的数百人户也于王府附近建屋定居,成为村镇,附近蒙古群众称其为“伊和白兴”(以克板申),汉语意为“大房子”。后当地汉族人把“以克板申”中“以克”翻译做汉语“大”,“板申”简称为“板”,就这样出现了“大板”这样一个蒙汉结合的地名。

五、鄂尔多斯市。原名伊克昭盟,“伊克昭”为蒙古语,汉意为“大庙”,因清顺治六年(年)鄂尔多斯部六旗在今达拉特旗大庙(王爱召,汉名广慧寺)旧址会盟得名。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伊克昭盟,设立地级鄂尔多斯市。

“鄂尔多斯”为蒙古语,汉意为“众多的宫帐”。因该部守护祭奠成吉思汗陵寝“八白室”得名。

驻地康巴什区。

1、东胜区。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公元年)为防御东突厥设置胜州(治所在今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境内),含“战胜”、“决胜”之意;元代为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大同路东胜州,明朝在境内设置东胜卫(东胜右卫)。因此,东胜是由历史地名沿袭而来。

2、康巴什区。“康巴什”也作“哈巴根希”。“巴什”(“巴根希”)汉语意为“老师”;“康”(“哈”)有多种解释,限于篇幅,不再烦述。

3、达拉特旗。达拉特旗的地名来源有好几种说法,一说为蒙古部落名称,意为“七十之部”;另一说由蒙古语“达拉都”转音而来,意为“平原”;另一说为“肩胛骨”,该部历史上有祭祀肩胛骨的习俗。

驻地树林召镇。因该地为旗王府所在地,清朝中期时起有一座“释迦牟尼召”,召庙周围生长有很多野榆树,因此人们俗称“树林召”。

4、准格尔旗。“准格尔”,汉意为“左翼”、“左手”,因旧称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得名。

驻地薛家湾镇。因民国初年有姓薛的在此居住得名。

5、鄂托克旗。“鄂托克”为蒙古语,意为“部落”、“屯营地”。鄂托克是元、明两代蒙古“万户”下设的行政建制,汉语称“千户”。每个鄂托克要根据人口多少提供一定数量的士兵。

驻地乌兰镇。“乌兰”意为红色,因镇西8公里处的巴特尔乌兰敖包得名。

6、鄂托克前旗。

驻地敖勒召其镇。“敖勒召其”为蒙古语,意为“获得者”。传说清末此地住有一位猎人,名叫敖勒召其。

7、杭锦旗。地名来源详见前文“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篇目。

驻地锡尼镇。“锡尼”为蒙古语,意为“新”,“新兴”。原为王府所在地,年命名为“百灵镇”(贝勒因镇,意为扎萨克即旗“王爷”所在地),年改名锡尼镇。

8、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为蒙古语,意为“圣主的院落”,因成吉思汗陵位于旗境得名。

驻地阿勒腾席热镇。“阿勒腾席热”为蒙古语,意为“金桌子”,因地面平整且为守护、供奉成吉思汗陵之地而得名。

9、乌审旗。“乌审”,为蒙古族部落名,清初以左翼速伯特、卫新二部置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后以“卫新”演化为“乌审”作旗名,意为“用网套的人”。

驻地嘎鲁图镇。“嘎鲁图”为蒙古语,意为“有鹅的地方”。因这里过去河湖交错,常有天鹅栖息而得名。

六、呼伦贝尔市。因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得名。“呼伦”为突厥语,意为“湖、海”;“贝尔”为蒙古语,意为“雄水獭”。驻地海拉尔区。

1、海拉尔区。“海拉尔”为蒙古语“哈利亚尔”的转音,意为“野韭菜”。

2、扎赉诺尔区。扎赉诺尔原为“达赉诺尔”,为蒙古语,意为“海一样的湖”。年,沙俄“借地”修筑的东清铁路经过此地,在译写站名时将“达赉诺尔”写作“扎赉诺尔”,因此得名。

3、满洲里市。原名“霍勒津布拉格”,为蒙古语,意为“旺盛的泉水”。年沙俄修筑东清铁路时,用俄语命名为“满洲利亚”(意为“满族人的地方”),音译为汉语时成了“满洲里”。

4、扎兰屯市。“扎兰”为满语,意为“参领”,为清代官职名。扎兰屯就是参领居住的地方。

5、牙克石市。“牙克石”也作“雅克萨”(这个不是中俄雅克萨之战那个地方),牙克石原名“扎敦毕拉雅克萨”(满语音译),“扎敦”意为“山脊”,是一条河流的名称;“毕拉”意为“河流”;“雅克萨”意为“涮塌的河湾”;“扎敦毕拉雅克萨”的意思就是“扎敦河涮塌的河湾”。另一说牙克石(雅克萨)意为“要塞”或“城堡”。

6、根河市。由蒙古语“葛根高勒”简化汉译而来,“葛根高勒”意为“清澈透明的河”。

7、额尔古纳市。因额尔古纳河得名。“额尔古纳”为蒙古语,意为“捧呈奉献”。额尔古纳河流域是蒙古等众多游猎民族的发祥地。

8、阿荣旗。“阿荣”为满语,意为“清洁、干净”。

驻地那吉镇。“那吉”为鄂温克语,意为“鱼非常多的地方”。

9、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莫力达瓦”为达斡尔语(部分词汇与蒙古语相同),意为“马岭”。因境内莫力达瓦山山大路险,只能乘马翻越,因此得名。

驻地尼尔基镇。“尼尔基”为达斡尔语,意为“热烈”、“兴旺”、“繁荣”。

10、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为鄂伦春族自称,意为“山岭上的人们”。

驻地阿里河镇。因流经的阿里河得名。“阿里”为鄂伦春语,意为“磷火”。因阿里河两岸沼泽地在夏季没有风的夜晚,常有沼气自燃的现象,因此得名。

11、鄂温克族自治旗。“鄂温克”为鄂温克族自称,意为“住在大山里的人们”。

驻地巴彦托海镇。“巴彦托海”为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河湾”。因位于伊敏河河湾得名。

12、陈巴尔虎旗。“巴尔虎”为蒙古语,“居住在富有的江边平川的人们”,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部落。“陈”为汉语,“新陈代谢”的“陈”。雍正十年(年),清政府将部分巴尔虎蒙古人从原居住地大兴安岭以东部特哈一带迁到今陈巴尔虎旗地;雍正十二年(年),清政府又把居住于喀尔喀蒙古(位于今蒙古国)车臣汗部自愿加入八旗的多名巴尔虎蒙古人迁驻克鲁伦河下游和呼伦湖两岸,即今新巴尔虎左、右两旗境内。为有所区别,早前年迁入的叫“陈巴尔虎”,后来年迁来的叫“新巴尔虎”。

驻地巴彦库仁镇。“巴彦库仁”为蒙古语,意为“富饶的院落”,“库仁”引申为“环形盆地”,因地处海拉尔河与莫尔格勒河之间的环形盆地而得名。

13、新巴尔虎左旗。

驻地阿木古郎镇。“阿木古郎”为蒙古语,意为“太平”。

14、新巴尔虎右旗。

驻地阿拉坦额默勒镇。“阿拉坦额默勒”为蒙古语,意为“金马鞍”。据传说,当年成吉思汗行军打仗渡克鲁伦河时,马鞍子被湍急的河水冲跑了,于是士兵们就沿河寻找。在今阿拉坦额默勒镇西10里一处形如马鞍的小山下,找到了马鞍子,于是得名。

七、呼和浩特市。年(明隆庆六年),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俺答汗)与明朝“通贡互市”,建立友好关系,并修建城池,明朝廷赐名“归化”城(俗称),当地蒙古族人民称为“库库和屯”(即呼和浩特旧城的雏形,意为“青色的城”)。

1、新城区。为了防御西北部边疆的准噶尔部噶尔丹分裂势力,乾隆四年(年)在归化城东北5里处建城池一座,命名为“绥远城”,当地人民为区别归化旧城,称为“新城”,因此得名。

2、回民区。因区内回族群众聚居得名。

3、玉泉区。相传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驻跸归化城,“御马刨泉”,因该泉(井)水清冽甜美,且位于无量寺(俗称“大召”)附近,逐渐成为繁华之地。玉泉区因此得名。

4、赛罕区。“赛罕”为蒙古语,意为“美丽”、“美好”。

5、土默特左旗。由元末明初迁来的蒙古土默特部得名。“土默”意为“万”,“特”为“万”的复数。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由原土默特旗一分为二而成。

6、托克托县。以历史人物名命名。明嘉靖中期,西土默特部阿拉坦汗义子色尔迈,又名“脱脱”(也作“托克托”、“妥妥”),人称“恰台吉”(“恰”意为侍卫,台吉为蒙古贵族称号,近似于“王子”),是土默特蒙古史上的重要人物。人们称他居住的城池为“妥妥城”(托克托城)。乾隆元年(年),置托克托厅;中华民国元年(年),改厅为县。

7、和林格尔县。“和林格尔”为蒙古语,意为“二十间房”。康熙年间在此设置驿站,当时有20户人家,命名为和林格尔(二十家子)驿站。

8、清水河县。以发源于山西省平鲁县、流经本县的清水河命名。

9、武川县。沿袭北魏武川镇而命名。有学者认为,北魏皇兴四年(年),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为反击柔然入侵,御驾亲征,在女水(一般认为在武川北部)之滨誓师,改女水为武川,以振奋士气。后北魏大破柔然,歼敌数万,柔然臣服。

驻地可可以力更镇。“可可以力更”,蒙古语,为“呼和额日格”的谐音,意为“青色的山崖”。

八、通辽市。以前称“哲里木盟”,清崇德元年(年),科尔沁6旗、郭尔罗斯等共10旗会盟于今科右中旗王府北的“哲里木山”,因此称为“哲里木盟”。“哲里木”为蒙古语,意为“马鞍肚带”。

通辽地名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说为连接内蒙古通达辽东的重要节点,故名。还有的认为该地是一片通达、辽阔之地,因此得名。还有不少说法,恕不烦叙。

驻地科尔沁区。

1、科尔沁区。原为哲里木盟驻地通辽市(联系上文,改来改去挺乱的)。“科尔沁”为蒙古语,意为“带弓箭的人”。科尔沁部的名称来源于共同的先祖哈布图哈萨尔。哈萨尔以“神箭”著称,9年铁木真称“成吉思汗”后,二弟哈萨尔被任命为拱卫大汗宫帐的“云都赤”(佩刀宿卫)。此后成吉思汗扩编“豁儿臣”(科尔沁)护卫军,哈萨尔为兀勒都赤(指挥者)。再以后“科尔沁”逐渐由军事机构的名称变为了哈萨尔所属各部的泛称。科尔沁区因境内科尔沁部蒙古族聚居得名。

2、霍林郭勒市。“霍林郭勒”为蒙古语,“霍林”意为“美食、茶饭”;“郭勒”意为河流。霍林郭勒即霍林河。

3、扎兰屯市。“扎兰”为满语,也作“甲喇”,意为“参领”,是清代的官职名。因清代在此处设“甲喇”衙门而得名。

4、开鲁县。清光绪三四十年(年),为开垦“蒙荒”,从当时的阿鲁科尔沁旗、东扎鲁特旗、西扎鲁特旗划出一片土地,设置开鲁县。故名。

驻地开鲁镇。

5、库伦旗。“库伦”为蒙古语,意为“院或领域”。明崇祯六年(年),来自西藏的阿兴希喇嘛(“阿兴希”为喇嘛尊称,意为“舅父”)希日巴传教来到此地,在满族新兴势力和当地蒙古贵族的支持下,为其划定疆界,作为领地,称“曼殊希礼库伦”。清顺治三年(年),建立了锡埒图库伦扎萨克达喇嘛旗,为漠南蒙古地区“唯一”实行政教合一体制的旗(抗战期间,在今包头市达茂旗希拉穆仁,日伪扶持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席勒图旗”)。

驻地库伦镇。

6、奈曼旗。“奈曼”为蒙古族部落名,意为“八个”。“奈曼”一般认为是蒙古历史书籍中的“乃蛮”,其祖先来自于谦河(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南支)的“八水”流域,蒙古语称为“乃蛮木连”,年哲别征西辽中,乃蛮部被彻底击败,随后一部分并入蒙古各部。

九、乌海市。年1月10日,将隶属于巴彦淖尔盟的乌达市和伊克昭盟海勃湾市合并,取两市名称的首字设立乌海市,因该地盛产煤,因此乌海蕴含“乌金之海”的意思。驻地海勃湾区。

1、海勃湾区。“海勃湾”由“海若布陶亥”演变而来,“海若布陶亥”为藏蒙混合语,“海勃”为藏语“海若布”的转音,意为“雄狮”;“湾”为蒙古语“陶亥”的意译,合起来为“雄狮之湾”。

2、乌达区。“乌达”为蒙古语,意为“柳树”。

3、海南区。原名“拉僧庙办事处”,年12月,更名为海南区,因位于海勃湾南得名。

10、乌兰察布市。原为乌兰察布盟,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乌兰察布盟,设立地级乌兰察布市。“乌兰察布”为蒙古语,意为“红色的裂缝”、“红色的山口”,因清康熙年间蒙古“四部六旗”会盟于乌兰察布地方得名(会盟地乌兰察布具体位置有争议,一说在呼和浩特红山口,一说在四子王旗东八号乡白彦敖包)。驻地集宁区。

1、集宁区。为“集市安宁”之意。上世纪20年代,集宁只是一个名叫“老哇嘴”(“老哇”,即“黑老哇”,内蒙古中西部人对乌鸦的俗称)的只有几户人家的小村,平绥铁路通车后平地泉、老哇嘴一带开始繁荣起来。年平地泉设治局升为集宁县,名称取自元代中书省集宁路(古城遗址位于今察右前旗)。

2、丰镇市。清乾隆十五年(年),设丰镇厅,取雍正十三年(年)设置的丰川卫和镇宁所首字命名。

3、四子王旗。四子王旗的原名四子部落旗,名称来源于部落共同的先祖诺延泰的四个儿子,诺延泰为哈布图哈萨尔第十五代孙,生活在明末清初。诺延泰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僧格,号墨尔根和硕齐;次子索诺木,号达尔罕台吉;三子鄂木布,号布库台吉;四子伊尔扎木,号墨尔根台吉。四子皆聪慧机敏,智勇宽厚,兄弟亲谊笃深,和睦相处,受到部族人众的尊重和拥戴,被誉称为“四驹子”。四子执政后,各有自己的领地和属民,兄弟间仍亲密无间。随着领地的扩大和部众的增多,发展为爱玛克(部落),所部被称为“四子部”。四子部在17世纪30年代归附后金,从故地呼伦贝尔一直征战到大青山后,形成四子部落旗,后成为四子王旗。

驻地乌兰花镇。“乌兰花”为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山丘”,因镇东有一座红色的山丘得名。

4、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为蒙古历史上著名的部落之一,北元时期为蒙古大汗的直属部落,号称“中央万户”。“察哈尔”的词意,史学界存在争议,一般认为来自于波斯语,认为是“家人”、“奴仆”或“宫殿卫队”(怯薛)。

康熙十四年(年),清政府把察哈尔部众从辽西义州边外(“边”,一般指长城)迁徙到宣化、大同边外安置,设置察哈尔八旗,分为左右两翼。现在,位于乌兰察布的察哈尔蒙古人为右翼,位于锡林郭勒盟的察哈尔蒙古人为左翼。

驻地土贵乌拉镇。因镇北的土贵乌拉山得名。“土贵乌拉”为蒙古语,“土贵”意为“旗帜”,“乌拉”意为山。

5、察哈尔右翼中旗。

驻地科布尔镇。“科布尔”为蒙古语,意为“松软的土地”。

6、察哈尔右翼后旗。

驻地白音察干镇。“白音察干”为蒙古语,汉语意为“富饶的白色山丘”。以附近的白音陶勒盖(汉意“富饶的山”)和察干敖包(白色的山)两座山头得名。

7、凉城县。因北魏时期设置的恒州凉城郡得名,因郡治位于盐池(岱海)边,因湖水的气温调节作用,夏季清凉,因此得名。

8、卓资县。由县境的“桌子山”雅化为“卓资山”,简称“卓资”。

9、兴和县。由元代兴和路得名。

10、商都县。“商都”为满语,意为“水漩”因境内注入察汗诺尔河河水清澈急湍,回旋成纹得名。

驻地七台镇。“台”为“台站”的简称,历史上我国在边远地区设置的类似驿站的机构。从驿道出点第几个台站称“几台”。七台镇为明清时张库大道(张家口到库伦,即今乌兰巴托)的第七处台站,因此得名。

11、化德县。年成立化德设治局,蕴含“以德化民,德政化民”的意思。

驻地长顺镇,原名嘉卜寺(俗称“站上”,因嘉卜寺驿站是历史上的张库大道的一个大驿站得名),镇内有长顺街,寓意旅蒙商在漫长旅途中一路顺风。

十一、兴安盟。“兴安”为满语,意为“丘陵”。因位于大兴安岭东南麓得名。驻地乌兰浩特市。

1、乌兰浩特市。旧称“王爷庙”。康熙三十年(年),扎萨克图旗(科尔沁右翼前旗前身)第三代郡王鄂齐尔因在此修建的一座家庙,因而得名。

年5月1日,党领导下的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在这里成立。同年12月1日,王爷庙改名为“乌兰浩特”,意为“红色的城市”。

2、阿尔山市。“阿尔山”全称为“哈伦阿尔山”,为蒙古语,哈伦意为“热”,“阿尔山”意为“圣水”,因温泉得名。

3、突泉县。清朝时,现突泉镇北有一处清泉,蒙古语称“卜同博洛格”,意为“蟒泉”,因泉水涌突,味道甘冽,识文断字的人称其为“醴泉”。清宣统元年(年),设置醴泉县,隶属奉天省洮南道洮南府。后因与陕西省醴泉县同名改为现名。

驻地突泉镇。

4、扎赉特旗。名称源于部落名,扎赉特部是哈布图哈萨尔第十六世孙阿敏的后裔,“扎赉特”意为“农耕”。

驻地音德尔镇。“音德尔”为蒙古语,意为“台阶”。该镇地处丘陵与平原过渡带,有一处地形类似天然形成的石头台阶,因此得名。

5、科尔沁右翼前旗。

驻地科尔沁镇。

6、科尔沁右翼中旗。

驻地白音呼硕镇。“白音呼硕”为蒙古语,意为“富饶的犁铧形状的土地”。

十二、锡林郭勒盟。“锡林郭勒”为蒙古语,意为“高原上的河流”。驻地锡林浩特市。

1、锡林浩特市。原名贝子庙。“锡林浩特”为蒙古语,意为“丘陵上的城市”或“山城”。

2、二连浩特市。“二连”为蒙古语“额仁”的汉语转音,二连浩特市附近有一处盐湖名为“额仁淖尔”,因此得名。“额仁”意为“斑斓、幻景”,因草原上有时出现的海市蜃楼自然现象得名。“浩特”为蒙古语,原意为自然形成的居民点(自然村),现在一般代指城市。

3、阿巴嘎旗。“阿巴嘎”为蒙古语,意为“叔父”。阿巴嘎是一个古老的蒙古族部落,为成吉思汗同父异母弟别力古台后裔,其后该部称为“阿巴嘎”。

驻地别力古台镇。为纪念该部先祖别力古台命名。

4、苏尼特左旗。“苏尼特”一词由古代蒙古氏族名称演变而来,形成时在成吉思汗时期的前后。其渊源和历史有多种说法,但并不足以让人信服。不赘述。望读者朋友予以补充。

驻地满都拉图镇。“满都拉图”为蒙古语,意为“兴旺之地”,因境内的满都拉图山得名。

5、苏尼特右旗。

驻地赛罕塔拉镇。“赛罕塔拉”为蒙古语,意为“美丽的草原”。

6、东乌珠穆沁旗。“乌珠穆沁”为蒙古部落名,“乌珠穆”意为“葡萄”,“沁”为后缀词,可以理解为“地方”,合起来意思是“葡萄山人”。据说乌珠穆沁部原居住于今蒙古国“乌珠穆山”一带,山上有很多野葡萄。

驻地乌里雅斯太镇。“乌里雅斯太”为蒙古语,意为“杨树”,因境内的乌里雅斯太山得名。

7、西乌珠穆沁旗。

驻地巴拉嘎尔高勒镇。“巴拉嘎尔高勒”为蒙古语,意为“蜜之河”。

8、镶黄旗。历史上为“蒙古八旗”(正确说法应为“八旗蒙古”)之一的旗名。镶黄旗为镶红边的黄旗帜。

驻地新宝拉格镇。“宝拉格”为蒙语,意为“泉水”。

9、正镶白旗。正镶白旗是由历史上的察哈尔蒙古八旗中的正白旗、镶白旗及明安旗、太右旗的一部分合并而成。原正白旗、镶白旗是以清朝的满族八旗的颜色而取名的。正白旗的旗帜为全白色,镶白旗的颜色白旗镶红边。

驻地明安图镇。原名查汉淖尔镇,意为“白色的湖泊”。年,为纪念出生于正白旗的蒙古族科学家明安图改名为“明安图镇”。

10、太仆寺旗。“太仆寺”是我国古代的中央机构之一,负责养马及相关事务。清顺治十四年(年),在此设太仆寺左翼牧场,因此得名。

驻地宝昌镇。沿袭元代设置的宝昌州及--年间设置的宝昌县名称得名。

11、正蓝旗。清代察哈尔蒙古八旗之一,因旗帜颜色为纯蓝色得名。

驻地上都镇。因境内的元上都且位于上都河(又名“闪电河”)畔得名。年由上都音高勒镇改名而来,“上都音高勒镇”可以理解为“流经元上都的河”。

12、多伦县。“多伦”为蒙古语,意为“七”。多伦原名“多伦淖尔”,意为“七个湖”,因境内曾有7个湖泊得名。

驻地多伦淖尔镇。

13、乌拉盖管理区。乌拉盖管理区源于年建立的地方国营乌拉盖郭勒机耕农场。“乌拉盖”一词源于乌拉盖郭勒,即乌拉盖河,意为“山里的人”。

主要参考资料:

1、《内蒙古地名由来选编》小册子,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年编印。

2、词典网。

3、百度百科。

4、相关行政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