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7588470624992566&wfr=spider&for=pc

贫困户阿尔斯楞夫妇门前的拴马桩上,一只喜鹊在喳喳叫着,似乎有喜事到来。原来,他们的儿子赶着牛群回家了,还带来了草场承包权延长30年的好消息……

这是小品《喜鹊为啥叫喳喳》中的一幕。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在坚持把文艺送到基层的同时,利用京蒙协作平台不断创新传播形式,把精准扶贫政策巧妙融入到文艺节目中,成为脱贫攻坚中人民喜闻乐见的“喜鹊”。

乌兰牧骑是蒙古语,意为“红色嫩芽”,引申为“红色文艺轻骑兵”或“红色文化工作队”。年6月17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支乌兰牧骑在苏尼特右旗诞生。

60多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牧民送去了欢乐,带来了中央的好政策。除了文艺表演和政策宣讲,他们还经常为牧民理发、帮牧民剪羊毛,深受牧区人民的喜爱。

孟克吉日嘎拉是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现任队长。在他儿时,一听说乌兰牧骑来了,大家或骑着马,或赶着车,跑上几十里路去看他们的表演。那时的孟克并不知道乌兰牧骑的意义,但声音浑厚的马头琴、精湛的舞蹈、悠远的长调,在他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根。他不仅每年都盼着乌兰牧骑的到来,更立志要成为乌兰牧骑的一员。

多才多艺的孟克后来报考了舞蹈专业,一毕业就进入了乌兰牧骑,实现了儿时的梦想,成为“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光荣一员。年,在乌兰牧骑成立60年之际,孟克和他的队员们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鼓励。

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吹响后,乌兰牧骑队员责无旁贷地把文化扶贫的重担扛在了肩上,先后创编好来宝《守法好公民》,舞蹈《蒙古马赞》《喜塔尔》,以及小品《喜鹊为啥叫喳喳》等一批深受牧民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

乌兰牧骑原创的蒙古语小品《喜鹊为啥叫喳喳》,讲的就是一个脱贫路上的故事。贫困户阿尔斯楞两口子不务正业,家里三头牛一头卖了换钱,一头杀了吃肉,只剩下了一头。他们的儿子用这一头牛入股合作社,在合作社打工,日子终于有了起色。

孟克介绍,在牧区,一些贫困户不理解精准扶贫政策,把党和政府给的牛羊宰了吃肉、卖了换酒,日子越过越糟糕。乌兰牧骑的队员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便创作了这个小品,来宣传精准扶贫政策,让牧民们在欢声笑语中受到教育。在小品的结尾,主人公思想发生了转变,儿子的养牛事业也有了起色,一只喜鹊降落在他家的拴马桩上,喳喳喳地叫着,象征着喜事的到来。

从当年一架旧马车、自制马头琴,到现在的大巴车、专业乐器,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得到了很大发展。时代在变,但乌兰牧骑承担的“演出、宣传、辅导、服务”职能没有变;虽然现在打开手机就能欣赏到各种精彩节目,但牧民们对乌兰牧骑的热爱没有衰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有着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为了让乌兰牧骑的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乌兰牧骑在坚持下乡入村的同时,也开始主动融入互联网。如今,乌兰牧骑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也有了自己的账号,有的队员注册刚一个月,粉丝数量就已经有好几万。但队员们说,他们不是要当“网红”,而是要想让更多的人看到乌兰牧骑,讲好京蒙协作故事,让乌兰牧骑精神传得开、传得广、传得远。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贾亮王琪鹏武亦彬柳爽

编辑:王海萍

流程编辑:王梦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