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刊发了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布小林
的署名文章
《一首永远动听的草原牧歌》
▲《人民日报》(年11月21日24版)
文章提到:
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勉励他们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六十多年奋斗历程所蕴育的乌兰牧骑精神是我们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的重要精神动力。发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对于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乌兰牧骑深入村、嘎查慰问演出。(早年间资料图)
▲乌兰牧骑深入田间地头演出。(早年间资料图)
下面请看全文
壹
乌兰牧骑的诞生是党的文艺路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成功实践,也是传承革命传统的重要成果。早在年的五四运动和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内蒙古部分先进蒙古族青年就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新文化的革命思想,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成为革命思想和新文化的传播者。年,为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一支蒙古族青少年文艺宣传队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成立,成为党的宣传队伍中富有民族特色的力量。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年,他们把革命文艺的火种带回内蒙古草原,年4月,创立少数民族地区一支正规文艺团体——内蒙古文工团。这支队伍短小精干、队员文武兼备,坚定执行党的文艺路线,坚定贯彻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决进行革命斗争,一边与敌人浴血奋战,一边为战士和农牧民演出,以文艺的形式宣传革命思想,教育发动群众,有力支持内蒙古的解放事业,也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少数民族文化骨干。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革命的文学艺术、图书出版、广播电影等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作出许多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优秀作品。年5月,为使党的方针政策及时宣传和贯彻下去,为解决广大农牧民文化生活匮乏的问题,自治区文化局经过一段时间深入的调查研究,认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地域辽阔、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不适合大中型文艺团体演出活动,同时,旗县文化馆以阵地文化活动为主,远远不能满足农牧民的需求,决定在牧区的苏尼特右旗和半农半牧区的翁牛特旗试点,建立一支流动的小型文化工作队,并给这支文化工作队起了一个既彰显宗旨,又富有民族特色、蕴含生机和希望的名字——乌兰牧骑。试点成功后,自治区制定《乌兰牧骑工作试行条例》,并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普遍建立乌兰牧骑。自治区党委、政府给乌兰牧骑明确了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四个方面的主要职责。
▲年,苏尼特右旗建立了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
乌兰牧骑的创立体现党的要求和人民的意愿,自成立起就受到农牧民的欢迎和喜爱,广大农牧民从此不离浩特、不离蒙古包就能看到送上门的文艺节目,就能知道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大事。乌兰牧骑继承延安文艺宣传队和革命战争年代内蒙古文工团短小精干、队员一专多能的特点,装备轻便灵活,节目小型多样,内容紧贴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既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宣传队、播种队,也是农牧民生产生活的服务队。农牧民亲切地把乌兰牧骑称作“毛主席派来的慰问队”。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多次观看乌兰牧骑演出,接见乌兰牧骑队员,称赞乌兰牧骑“是值得学习的社会主义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提倡全国文艺界“向内蒙古乌兰牧骑学习”。年,按照周恩来总理把革命的音乐舞蹈传遍全国、去鼓舞人民的要求,乌兰牧骑到全国各地巡演,深入工厂、农村、牧区、部队,还到井冈山、延安等革命圣地。井冈山的群众从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砍来两根挺拔的翠竹,送给乌兰牧骑做旗杆,希望乌兰牧骑高举红旗、永远向前。全国牧区纷纷成立乌兰牧骑或文艺宣传队,各行各业学习乌兰牧骑精神。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都曾观看乌兰牧骑演出并给予肯定、提出期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为乌兰牧骑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为乌兰牧骑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
贰
▲克服困难继续前进,乌兰牧骑下乡演出途中(年)
▲乌兰牧骑在农村牧区演出之前,做宣传工作(年)
叁
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