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浙江日报
唐水亮
年出生于河南,吉林大学地球物理专业博士,年起,执掌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生前留下的唯一公司——浙江大年科技有限公司,带领团队研究航空地球物理探测、重载荷智能无人机等的实际应用转化。获甬江引才工程科技创新领域青年创新人才项目奖。
追梦语录
“学必致用,只要方法对,没有过不去的‘技术坎’。”
“我想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出一分力。我们有能力去做,也愿意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地球物理博士唐水亮填补大比例尺无人机航磁探测技术空白—
巡天探地,给地球照CT
本报记者陈醉共享联盟余姚站张雯施虹吉劳超杰
唐水亮说话时,家乡河南口音的辨识度很模糊。
“搞地球物理探测,哪个不遍历高山大河?跑的地方多了,口音自然‘鱼龙混杂’。”唐水亮解释。从小喜欢物理的他,19岁考大学填志愿,3个志愿都填了与物理相关的专业。最终,他本科到博士都就读于吉林大学地球物理专业,人生与地球物理探测深度绑定。
地球深处隐藏着多少秘密?人类自古上下求索。地球物探主要靠磁力场和重力场,它们就像窥探大地深处的“两只眼睛”,给地球照CT,让地下米甚至更深的地域变得“透明”。
37岁的唐水亮是浙江大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他研究的就是搭载这“两只眼睛”的无人化移动探测平台,也就是重载荷的物探专用无人机。这是航空物探领域的基础一环,只有更多专用无人机被研发出来,才有可能搭载上各种传感器,进行无人化的找矿、测绘——这一块,一直是国内地球物探领域的短板。
两年前,在唐水亮的手中,国内首台套实现低空仿地飞行、高精度无人机航磁梯度测量设备——“海东青”问世。“海东青”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国内首台找矿专用无人机,它填补了国内大比例尺无人机航磁探测等多项技术空白。
给无人机消磁
提升测量数据精准度
千里之外,内蒙古苏尼特右旗正值风季,“海东青”正在那儿的6个矿区、多平方公里的勘探区域内密集飞行。“若把飞行路线记录下来,就像在地表画平行线,每两条线路之间间隔50米到米。通过记录磁力的不同,来寻找矿藏线索。”唐水亮介绍。
眼前,一身浅色polo衫、运动裤的唐水亮,语速不紧不慢,三句不离“海东青”。“46亿岁的地球就是个大磁场,不同的岩石,密度与磁性各不相同,像矿产资源聚集的地质构造部位,会产生特殊的地球物理信号。”说起这,唐水亮平缓的语速,有了明显的跳跃。
“海东青”装载了航磁梯度测量设备等装置,能在大面积飞行中抓取这些微弱的异常信号,生成数据谱系,帮助我们根据数据的变化来推测地下资源的分布状况。
“可以理解为机器换人,用飞行器替代人力,载着探测器巡天探地。”唐水亮说。在像“海东青”这样的无人化移动探测平台出现之前,地质勘探大多由人工背着探测设备,徒步翻山越岭测量信号。因此常常要靠一把砍刀,一点一点劈开脚下的荆棘路,有时在野外一待就是好几个月。“20多斤的重力仪直接压在身上,还不能让机器倾斜角度超过45度,否则石英弹簧就会坏掉。所以就算爬60度的坡,也要挺直腰背!”唐水亮说。
现在的无人机加载探物设备,粗看是多技术叠加,可带来的是颠覆性的研发挑战,这最让唐水亮着迷。
比如,航磁梯度测量设备等精度非常高,就连飞行器上一颗铁质螺丝钉的微弱磁性,都可能被读取到,从而影响最终数据。唐水亮便对机身材料做了大幅度变革,试了好几种新材料,最终用铝材料替代铁制件。不同材料的硬度、密度、耐磨性都有差别,需要不停地试验改进,扬长避短。
在唐水亮眼里,他们的研发虽已迈出关键的第一步,但探测地球之旅才刚刚开启。
说服他的数据
要精准到小数点后5位
聊天时,唐水亮总会细致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