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金器区别于前代的重要特点,是彻底摆脱了附属装饰的地位,独立制作器物成为主流,金制器皿类的大型器物大大增加。唐朝对外来文化的接纳,以及中西交通的繁荣,使得大量西方金器流入中国。由于中西方在政治、宗教、艺术传统上的差异,唐朝匠师在接受西方器物影响的同时,也着意与中国传统样式融合,形成了具有异域风格特色的、更适宜中国使用和欣赏的金器。碗在唐代金银器中的数量很大,形制变化也颇多。大多数为银质,金碗很少,下面这件金碗即为代表。唐鸳鸯莲瓣纹金碗(2件)是仅见的最富丽堂皇的金碗。鸳鸯莲瓣纹金碗唐代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鸳鸯莲瓣纹金碗侈口,圆唇,鼓腹,平底,喇叭形圈足。器身满饰珍珠地纹,腹部捶出双层仰莲瓣,上层莲瓣中分别錾鸳鸯、鹦鹉、鸿雁、鹳翎、鹿、狐、獐、兔、鸭等珍禽异兽;下层莲瓣内刻忍冬花草。碗内底刻宝相花。圈足饰方胜纹一周,内刻鼓翼云端的飞鸟一只及流云数朵,底沿以小联珠缀成。其流畅的莲瓣、稳重的双重结构和华丽的纹饰,是典型的唐代艺术风格。唐鸳鸯莲瓣纹金碗共出土两件。一件高,口径,足径,重克;一件高,口径,足径,重克。两碗器壁捶作出上下两层向外凸鼓的莲花瓣纹,每层十片,上下轮廓相合,每一个莲瓣单元里都錾刻有装饰图案,上层主题是动物纹,下层是单一的忍冬花装饰图案。两碗内壁分别墨书“九两半”、“九两三”字样。狩猎纹金蹀躞(叠谢发音)带唐内蒙古博物院藏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出土年,考古工作者在扬州市曹庄发现了隋炀帝的陵墓。墓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十三环金镶玉蹀躞带,彰显了隋炀帝的天子身份,也表明,至少在隋朝时即已有蹀躞。“蹀躞”一词,本来是小步行走的意思,后来指腰带上的饰物,系在有孔的带板上,用来佩带。这条狩猎纹金蹀躞带,就是唐代金器的典型之作。这件蹀躞带由13件金銙、刀鞘、佩刀等组成,是一条完整的蹀躞带。带扣和铊尾表现猎人骑马拉弓与狮子相搏的生动场面。带銙上多饰有卷草纹、狩猎纹以及鱼子底纹,从纹饰上看,这条蹀躞带与同时期出土的突厥器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蹀躞带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必需之物,因在腰带上系佩生产工具及生活用具,如刀子、砾石、火石袋而得名,产生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后来中原地区借鉴使用。蹀躞带除实用、装饰之外,在官服中也代表不同的等级。蹀躞带中的最高等级,只有帝王才能使用为十三环金镶玉蹀躞带。蹀躞带上装饰的质料和数目的多少,表示佩带者身份的高低。带板既然是等级的象征,也成为赐物,如《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唐代蹀躞带等级:一至二品用金銙;三至六品用犀角銙;七至九品用银銙。以后又规定一至三品用金玉带銙,共十三枚;四品用金带銙,十一枚;五品用金带銙,十枚;六至七品用银带銙,九枚;八至九品用鍮石銙,八枚;流外官及庶民用铜铁銙,不得超过七枚。唐代花瓣形胭脂盒双凤牡丹叶形金饰片唐(公元-年)绵竹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藏年四川绵竹出土左:十二生肖金腰带圈唐(公元-年)四川广汉市文物管理所藏年四川广汉慈城镇出土右:素面金腰带圈唐(公元-年)四川广汉市文物管理所藏年四川广汉慈城镇出土1,金龟2鸳鸯双鱼纹金盒唐(公元-年)绵竹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藏年四川绵竹县出土3,金狮子金龟唐(公元-年)绵竹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藏年四川绵竹县“唐家衙门”出土金龟是一件国家一级文物。它的腹部呈盒状,上覆盖龟壳,为。龟腹前后两端连接着头尾,腹下原有四足,出土时损坏。金龟从头至尾全长16厘米,龟背壳长,宽8厘米,重克,含金量85%以上。金龟工艺精湛,造型生动,具有写实风格,头、尾、背、腹均施精美的仿龟纹饰。金狮子唐(公元-年)湖北省博物馆藏湖北郧县城关马稽山李泰墓出土这件金器的造型形象生动,无论是狮子的表情、动作还是体态都是细致入微,栩栩如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453.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