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汝辰
盟旗名称,来源于盟旗制度。盟旗制度是清朝中央政府为了统治蒙古游牧部落,在蒙古原有的鄂托克、爱玛克的基础上,参照满洲八旗制度建立起来的。但是,“八旗制度的起源并不就是盟旗制度的起源”。
一、旗的由来
关于旗的由来,李俊义认为是清代蒙古语“固山”的标准语,也是满语“固山”(gusa,一作“固萨”)的汉译。
公元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牛录”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军事与生产相结合的组织。叫“固山”(gusa)。后来,清廷借用汉的“旗”逐渐代替了固山,称为满语借词。“旗”从此获得了许多新义。
旗,蒙古语称“图克”外,也称“达拉把”。即清代的“固山”,现代蒙古语称“胡硕”,其蒙古语原意泛指“三角形的尖端而言”,引申为“先锋、前锋”。“固山”与“胡硕”,只是不同时代的称谓而已。
旗,创于清初,长期遍行于蒙古地区,是中央政权领导下的军政合一的基本单位。清朝将整个蒙古划分为外藩蒙古和内属蒙古两部分,外藩蒙古又有外扎萨克蒙古和内扎萨克蒙古之别。其中喀尔喀八十六旗、科布多十九旗、伊犁将军管辖十三旗、青海二十九旗、阿拉善和额济纳旗为外扎萨克蒙古。内蒙古四十九旗为内扎萨克蒙古。内属蒙古曾因反抗过清朝或无功于清朝,故不授扎萨克,不设盟,无世袭爵位,直接隶属于该地区的都统、大臣和将军,并统于理藩院。“凡游牧之内属者,日土默特,统其治于将军而以达于院。布哈特之内属也如之”,“凡游牧之内属者,日察哈尔,日巴尔乎,日厄鲁特,曰札哈沁,日明阿特,日乌梁海,日达木,日哈萨克,统其治于将军,若都统,若大臣而以达于院”。
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其境内蒙古族群众聚居的地区,仍沿用旗的名称,其行政级别相当于县。
“旗”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所特有的名称。
二、以蒙古族部落名称命名的地名
李俊义认为这样的盟旗名称主要有:鄂尔多斯市(原伊克昭盟)、阿拉善盟、科尔沁区、准格尔旗、乌审旗、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杭锦后旗、科尔沁右翼前旗、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四子王旗、达拉特旗、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赉特旗、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具体名称由来参见牛汝辰《中国地名掌故词典》)。
这些因北方少数民族部落名称而得名的蒙古语盟旗名称中,有一部分带有特殊的词尾,表示众多。
据《绥远通志稿》载:“他如翟、狄等字。本为蒙语称众、称部之意。亦即今之忒、特等字。如今日各蒙旗名称。其结语多用特字。偶亦有译作忒者。若土默特、乌拉特、达拉特等。几至不可以偻指数。古代中原不明北族称众、称部之义。而听其语尾多作特、忒之者。遂概乎之曰翟或狄焉。以理揆之。古代翟、狄等语音上。必更冠有其部名。”
内蒙古现今盟旗名称属于此类的有: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翁牛特旗、扎鲁特旗、达拉特旗、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扎赉特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