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牧骑”蒙语意为“红色的嫩芽”,是中国特有的红色文化工作队。年,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都是文艺多面手,一小支队伍就可以上演一整台节目。当他们走下舞台,还会积极为农牧民服务,帮助大家维修家电,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他们常年在草原上南来北往,服务大众,广大农牧民亲切地称他们为“玛奈呼和德(我们的孩子)”。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乌兰牧骑队伍已经发展到70余支,为繁荣基层文艺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伴随城市化进程和“00后”新生代的成长,人们对文艺作品的审美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乌兰牧骑出现人才队伍老化、创作力量匮乏的情况。为了更好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乌兰牧骑事业发展重要指示精神,传承创新乌兰牧骑文艺作品,为广大农牧民特别是年轻人服务,锡林郭勒盟文体旅游广电局党组与全盟的13支乌兰牧骑队伍党支部共同研究策划,组织了一系列专题提升培训活动。
8月23日至31日,锡林郭勒盟组织开展新一期乌兰牧骑舞蹈作品创作提升培训班。此次活动以“心声新生”为主题,由创排《德龄与慈禧》《上甘岭》《辅德里》等多部优秀作品的戏剧制作公司“仙童戏剧”牵头组织,邀请拥有丰富音乐剧和综艺节目编、导、演经验的触感实验室刘晓邑团队担纲导师组,通过引入在市场化环境中历经检验的创作方式,将全新的演员训练方式、故事编创手段和当代审美元素融入传统蒙古舞作品之中,激发乌兰牧骑的创作活力。
导演、编舞刘晓邑说,乌兰牧骑的舞蹈演员身体基础、技术基础普遍很好,并拥有丰富的演出经验,只是在舞蹈作品的叙事性方面有所欠缺。在此次培训的开班讲座中,刘晓邑针对全盟13支乌兰牧骑选送的代表作提出点评、修改意见,集中讲解把控作品表演节奏、构建戏剧架构以及调动演员、观众情绪的方式、方法,指导乌兰牧骑队员更好地通过肢体编故事、讲故事。
(训练现场)
在为期8天的实践课中,针对锡林浩特市乌兰牧骑和镶黄旗乌兰牧骑两支颇具特色的演出团体演员特点,同步组织戏剧课程和表演课程。在戏剧课程中,每个小组以抽签方式抽取3个主题关键词,由小组队员自编、自创、自排一个5分钟左右的小故事,再由培训教师给予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乌兰牧骑队员积极观察日常生活,用敏锐的艺术眼光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凝练出感人的小故事。比如《黑与白》这个作品中,三名队员根据抽取到的“恐惧”“惊喜”“傍晚”三个关键词,编创了一个失明的小女孩、一个从奢靡到落魄的“富二代”、一名医护工作者之间关于光明、亲情与人生的全新小品,让观者备受感动。
在舞蹈培训中,刘晓邑为乌兰牧骑队员介绍了国际戏剧前沿作品,并组织了专题工作坊。在演员训练中,组织安排放松练习、解放天性、能量和爆发力训练、观察模仿练习、节奏和控制单元等,让演员在大声呼喊、快速奔跑、肢体展开、肌肉放松的过程中,找到不同情况、状态下的身体、呼吸、台词感受,奠定演员的表演基础。“起初,有的演员对这种方式不太接受,但他们也并不很排斥、表示能够参与。随着训练逐步进行,我观察到他们的看法发生了转变。”刘晓邑说,刚开始的时候,他把训练画面拍下来给队员看回放,不少队员并不太上心,而到了后来,队员们训练完会主动围过来询问:“老师,刚才这遍怎么样?”
此次培训,刘晓邑专门全新改编了2部乌兰牧骑舞蹈作品。其中,《奔奔来》在原有蒙古舞的基础上,借用“对歌”的形式讲述青年男女的相识倾慕,通过充满激情的男女群舞,展现出草原儿女的豪迈与率真,呈现出一派热爱生活、欣欣向荣的美景。《我的蒙古马》用戏剧舞蹈诠释“乡愁”,故事讲述了走出草原的蒙古族小伙子在大都市繁忙工作的快节奏压力下,梦回草原,想起儿时与马群嬉戏的场景,怀念起陪伴他成长的小马驹。舞蹈借鉴电影蒙太奇,让办公室忙碌的身影与草原马群奔驰形成强烈对比,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新牧区一代”的成长心路。“城市的存在凸显了草原的价值,我希望在舞蹈基础上,用故事、人物、情感去打动观众、唤起共鸣。”刘晓邑说。
(《我的蒙古马》剧照)
在艺术创作层面,刘晓邑率领团队通过系统训练和具体作品的打磨,传递创作的方法、思路和观念,此外,还给他们观看刘晓邑团队作品的纪录片,为乌兰牧骑队员分享团队组织管理方面的经验。“我们团队的作品通常是创作、装台、演出等流程都由自己完成,这与乌兰牧骑的工作方法有相似之处。我们的组织管理思路,以及鼓励艺术家大胆做实验、做尝试的做法,也对他们有参考价值。”刘晓邑说,“毕竟艺术创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许多灵感都是从日常的实验探索中来的。”
培训的过程也是切磋交流的过程,乌兰牧骑队员纷纷表示,在这次训练中收获颇丰。《我的蒙古马》编导乌罕图说:“这次训练打破了我们原有的排练方式,加入了很多新颖的、现代舞的元素,比原来的排练更有特点。”《奔奔来》编导那松巴亚尔说:“我学到了如何充分利用舞台的空间,用空间表现情绪,也学到了与演员沟通的方式,会用在以后的作品中。”演员哈斯高娃参与了《奔奔来》的演出,她表示,表演课程的训练让自己变得更加大胆,更能够通过语言和肢体语言把感情表达出来。刘晓邑也在与乌兰牧骑队员的接触中深受触动。“他们单纯、质朴,对于创作不急不躁,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刘晓邑说。
新时代乌兰牧骑的发展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是根本,创新是活力。此次的舞蹈培训邀请内蒙古自治区外的艺术家参加乌兰牧骑的创作,更是一次各民族、各舞种的交流和碰撞。锡林郭勒盟文体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乌日图那顺表示,这次培训是“跳出内蒙古再看内蒙古”,用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前沿的视角,以更高的眼光、更开阔的视野来提升民族歌舞水平,推动新时代乌兰牧骑文艺工作,用新创意、新方法促进新作品的诞生,培养乌兰牧骑艺术人才,以更好地服务草原、服务人民。
(图片由“仙童戏剧”提供)
责编:袁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