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们的名字叫“乌兰牧骑”,在蒙古语里,意为“红色的嫩芽”,是一支适应草原地区生产生活特点而诞生的流动文化工作队。曾经,他们是贫穷年代的精神慰藉;今天,他们是幸福生活的奔放歌者,紧踏时代的鼓点,策马奔腾于内蒙古高原。他们,被誉为“红色文艺轻骑兵”。半个多世纪里,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他们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春风几度,马蹄更疾。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第一支乌兰牧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后,鄂尔多斯市“红色文艺轻骑兵”汲取滋养,初心不改,担当使命,鼓气发力,又一次整装出发。抚今追昔,坚定初心。年3月,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建立了乌兰牧骑,这是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建立乌兰牧骑后,鄂尔多斯跟进建立的第一支乌兰牧骑。红色嫩芽一经勃发,犹如草原的小草连根连片起来。历史在前进,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半个多世纪以来,鄂尔多斯各支乌兰牧骑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恪守“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使命担当,坚持六个“不分”:即不分观众多少有求必应;不分场地优劣见缝插针;不分严冬酷暑坚持演出;不分生活好坏以苦为荣;不分路途远近送戏上门;不分时间早晚接送观众,为农牧民带去丰富多彩的节目。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的回信中指出:“在新时代,希望你们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一年来,鄂尔多斯乌兰牧骑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扬鞭策马,飞驰在为人民服务的路上。接地气: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初冬的鄂尔多斯已是朔风萧瑟,苍苍大草原、滔滔黄河水,见证着一个个移动的“精神地标”——晚上7点,整个乡野已陷入暗夜的阒寂。地处沙漠腹地的恩格贝镇,文化室里灯火通明,歌声不断,舞步婆娑。“这里动作要再柔和一点,这个调子需要稍微调低一点,这个词儿能不能再接地气一点儿……”来自达拉特旗乌兰牧骑的专业演员正在悉心辅导农牧民文艺爱好者。手把手指点、心贴心交流,驱散了冬夜的寒气,为乡村的文化生活点亮了一盏明灯。▲年7月,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牧骑舞蹈《碗·筷》,获第一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新人新作比赛表演一等奖、创作二等奖。图片由鄂尔多斯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提供从年9月3日起,达拉特旗乌兰牧骑选派20多名优秀队员组成年秋季首批驻村蹲点辅导小分队,赴5个苏木乡镇,对24个村的26支农牧民文艺队进行为期两周的文艺辅导。任务一下达,队员们第一时间赶往自己负责的苏木乡镇文化站报到。群众太需要这样的面对面指导了,闻讯后纷纷带着自己的节目赶来受教。为了多辅导几个文艺节目,乌兰牧骑的队员们晚上放弃了休息时间,组织农牧民进行排练。有几名队员的孩子小,没人看管,他们就带上孩子一起奔赴辅导现场。在白泥井镇文化活动广场,怀有身孕的声乐演员段岩一丝不苟地为文化队的大爷大妈们辅导,她说:“农牧民这么认真排练,说明他们真的喜欢。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离不开人民。我们的累只是一时的,只要能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累也值得。”鄂托克前旗与宁夏、陕西交界,旗乌兰牧骑经常在周边地区演出。今年乌兰牧骑强化互联网思维,开通了微课堂。年11月5日下午,鄂托克前旗乌兰牧骑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909.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