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天空被改变:新年寻访各民族脱贫少年(下辑)

半月谈

1

牛年放牧扶贫牛

15岁的蒙古族少年青白,家住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阿其图乌拉苏木赛罕锡力嘎查。

年,锡林郭勒草原遭遇严重旱情,青白家收入大减。青白的爷爷被确诊为癌症,家里欠下5万多元外债。一家人挤在10余平米的蒙古包里。

当地政府先后给他们家免费提供了4头扶贫牛和30只扶贫羊,安装了家用风光互补供电系统。年,青白家的年收入超过3万元,成功脱贫。

这番经历让年少的青白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每逢假期回家,青白都要和爸爸、妈妈抢活干。大雪覆盖茫茫草原,青白每天驱赶着自家30多头牛和20多只羊外出觅食。在他的精心饲养下,牲畜各个膘肥体壮。未来,青白希望让家乡优质的牛羊肉得到更多认可。

2

愿做赫哲文化传承人

高颧骨,细长眼,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家住祖国东北角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付云鹤,是土生土长的赫哲族小伙,阳光和自信写在他的脸上。

几年前,付云鹤的父亲患上肺癌,接受长期化疗,不能外出打工。母亲也被迫辞去工作,一家三口收入锐减,生活陷入困境。一时间,付云鹤变得内向寡言。

得益于当地教育部门推出的扶持政策,正在上初中的付云鹤选择到佳木斯职业学校学习,不但不交学费,每年还能获得元的助学补助。也是在这里,付云鹤学习赫哲族语言和民族文化,开拓了视野。他参与演出的大型赫哲歌舞剧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演出,收获好评。

“小康路上,教育之光照亮了祖国每一个角落。”付云鹤说,自己是幸运的受益者和见证者。由于表现优秀,付云鹤毕业后留校任教,每月收入多元,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在付云鹤心中,还有更大的梦想:“能说赫哲语、唱赫哲歌的人越来越少了,我要教更多赫哲族孩子说赫哲语、唱赫哲歌、跳赫哲舞,把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3

吃上蒸羊肉,图书看不够

14岁的回族少年于瑞波是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闽宁中学的初二学生。他出生于固原市泾源县新民乡先进村,那里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

年,于瑞波一家从山区整村移民搬迁至银川市贺兰县南梁台子隆源村。于瑞波7岁就分担家里的农活,10岁便开始喂牛了。如今,个头与牛一般高的他,喂牛添草的手法相当老练。

于瑞波的父母学习了烘焙技艺,开了一家糕点店。一家人的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小时候一个月可能都吃不到一次肉的他,如今可以随时吃到母亲做的蒸羊肉,那是他最爱的一道菜。

于瑞波学习认真,喜欢看书,学校里宽敞明亮的图书室是他最爱去的地方。他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学习不需要父母过多操心。

父亲曾带着于瑞波回到老家先进村,看着山大沟深、生活条件艰苦的家乡,他深深感受到国家移民搬迁政策的温暖和父母的辛苦付出:“我会努力考上好大学,让家里生活变得更好。”

4

搬出土坯房,阳光照新窗

17岁的土族少年李生荣是青海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中心学校初三年级学生。他出生的拉日村,是一个传统的土族村落,因发展落后,大多村舍破旧不堪。

李生荣家一直住在20多年前盖的土坯房里,多年来无力改善住房条件。年,李生荣一家享受到国家危房改造工程2万元的补贴政策,自家又自筹1.3万元资金,建起新房。近年来,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把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作为重大惠民工程,为土乡户困难群众带来实惠。

年4月,李生荣一家搬进新房。干净整洁的四合院,木质结构的房屋,透明的玻璃阳台……和煦的春光照亮了屋子,温暖着李生荣的心田。

李生荣说:“之前我们家住的是土坯房,一家人挤在一起,现在搬进新房子,我也有自己的房间了。阳光好的时候,妈妈和奶奶在阳台做土族盘绣,有阳光晒着,特别温暖。我要好好读书,通过自己的所学帮助家乡,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美丽的家乡。”

5

我有自己的房间啦

今年11岁的李贵龙生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巴来下寨村。他的基诺族名字叫者木拉,就读于基诺族乡民族中心小学。年前,李贵龙全家领低保,5口人住在不到60平方米的平房里。他特别渴望有一间自己的卧室,每次到亲戚家看到大房子都特别羡慕。

随着脱贫攻坚深入展开,生活悄然变化。主要从事割胶工作的爸爸勤劳肯干,收入不断增加,家里还种茶、养鸡增加收入。年,李贵龙的妈妈开始到基诺族乡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工作。年家里盖起了两层楼房,李贵龙也如愿有了自己的房间。“我住大楼房啦!我有自己的房间啦!”入住新房那一天,李贵龙的高兴劲儿让妈妈记忆犹新。后来,全家还凑钱买了车。

年,妈妈生了一个女儿,李贵龙特别疼爱妹妹,买东西从来不忘给妹妹买一份。李贵龙的父母给他报了跆拳道培训班,从初级的白带开始练起,李贵龙已经练到了蓝绿带。问起梦想,李贵龙说他要好好读书,将来当最厉害的特种兵。

6

到外婆家去旅游

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七坊中学八五班的教室里,陆秀凤正专心听老师讲课。

陆秀凤是一名13岁的黎族女孩,来自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福妥村委会旺丁村。她家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除了一台老式电视机,几乎没有其他任何家用电器,做饭要靠烧柴火。

变化发生在年。在政府资助下,陆秀凤一家搬进了新房,煤气炉、冰箱、电视、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陆秀凤说,现在父母帮别人放牛,每月有元的固定收入,还有每月割胶多元的收入。

相比城里孩子的见多识广,陆秀凤很少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对“旅游”也没有什么概念。“小时候家里穷,父母不能带我们出去,现在日子好了,爸妈也能带我们去旅游了。”陆秀凤口中所说的旅游目的地就是20公里外的儋州八一农场外婆家,而这对她来说已经十分满足了。

这学期的期中考试,陆秀凤考了全班第一。“我希望能通过好好学习,以后找到好工作,多赚些钱,让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

7

歌声飞出大凉山

12岁的彝族女孩吉好有果是四川大凉山的小明星,她热爱唱歌,一度把歌声带到了北京和莫斯科。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的昭觉县看望贫困群众,为吉好有果唱的《国旗国旗真美丽》热情鼓掌,关切地询问村民“孩子有没有学上”。

年昭觉县三河村人均贫困户收入从年的元增至元,实现整村脱贫。年4月,吉好有果来到西昌天立国际学校报到,开始了新生活。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她奋起直追,书不离手,成绩提高很快。

以前在家乡的老房子里,吉好有果只能在床上或地上写作业。年春节前,全家搬进了昭觉县三河村一号聚居点的新房。“以前吃饭都没有桌子,得坐在地上吃,现在不一样了,家里漂亮干净,有厨房有卫生间。”

“遥望着宁静的夜空,你指着想住的星球。”吉好有果很喜欢这样一句歌词。她快乐地唱着每一首歌,想象这歌声飞向远方。

8

两度辍学终返校

赵兰娘是广西贺州市民族学校的学生,这个土瑶族小姑娘是学校的文艺骨干。在年市里的一次戏曲表演活动中,由她担任主角的节目《王三打鸟选段》拿下一等奖。在大家眼中,她乐观阳光。然而,这张爱笑的脸背后,却饱含辛酸往事。

在政策支持下,年赵兰娘和同村的几个同学来到文华学校就读。开学不久,她的父亲突然离世,在心理压力和家庭经济负担的双重打击下,她一度辍学。帮扶干部多次上门动员,她都没有返校。后来在时任班主任姜晚英的多次劝说下,赵兰娘终于返校。

升入初中不久,她再次辍学,计划出去打工。姜晚英又将她劝返,并让她选择自己想去的班级。后来,在各种帮扶下,赵兰娘的家渐渐有了起色,成家立室的哥姐们也能反哺家庭。赵兰娘对生活的热情被再次唤醒,开始安心读书,憧憬未来。

(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