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作为人的五官之一,是构成面部外形的重要器官,占身体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它具有复杂的结构,先天性耳廓畸形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影响患儿的听力、身体及心理发育。

据了解,我国新生儿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发生率高达45%,许多宝爸宝妈们在发现孩子耳廓异常时,往往采取“等待+观望”的态度,寄希望于外耳廓的自行矫正,而错过了最佳矫正时间,事实上,仅10%的患儿可自愈。过去治疗先天性耳廓畸形,需在患儿6岁左右行手术治疗,但存在麻醉风险、手术瘢痕及手术成型失败等,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严重的创伤。

常见的招风耳竟然是耳廓畸形

正常人耳廓上端与颅侧壁距离不超过50px,耳廓整体与颅侧间夹角为30°,“招风耳”则表现为这一距离的超限,且夹角扩大约成90°。在老一辈人的口中,“招风耳”还是富贵的象征,然而事实上这种先天性的耳廓畸形会招来很多“祸”。首先,在功能上影响声音的收集及定位,其次,在心理上对患儿的影响较大,儿童对身体的意识通常在4-5岁时形成,会逐渐产生审美的观念,长期遭受同伴的嘲讽会产生心理上的损伤,从而影响其社会活动,所以应予以重视并积极治疗。

新生儿耳廓畸形多发,根源在孕期

我国新生儿先天性耳廓畸形的患儿群体是很庞大的,主要分为结构畸形及形态畸形,多种因素均可导致先天性耳廓畸形的发生。首先,在妊娠的第5-9周如胚胎发育不良,可出现耳部重要解剖结构的先天缺失。其次,在胚胎形成后期如耳廓软骨发育异常亦可导致耳廓形态畸形,如垂耳、猿耳、杯状耳、招风耳等。再者,产前的宫内、外压力及产时的产道阻力等也可能引起耳廓形态畸形,且畸形类型可能与压力的方向有关,如垂直方向的压力可形成垂耳、杯状耳及环缩耳,而多方向的压力将导致耳轮缘的不规则卷曲折叠等。

新生儿耳朵畸形治疗时间等不起

新生儿早期耳软骨弹性小、可塑性强的特点,采用外固定法,通过固定、牵拉、定型、矫正等环节,对异位的耳复合组织向正确的耳3D位点进行物理牵引、再塑,达到矫正先天性耳形态畸形的目的。

新生儿期耳朵具有可塑性,这是由于新生儿体内循环系统中含有大量的产妇雌激素,在新生儿出生后的72小时内达到一个明显的峰值,增加了软骨中透明质酸的浓度,从而增加了软骨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出生后的6周左右逐渐恢复到正常,此后软骨的延展性和可塑性也逐渐降低。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21天内进行矫正效果最佳。

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宝宝耳朵外形异常时,应尽早将宝宝送到专科门诊进行检查,尽早干预有助于康复,切忌在等待中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患儿的耳软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硬,明显不如新生儿时期软,可塑性欠佳,治疗往往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489.html